复试专题丨风景园林考研复试理论热点

今年的考研比卷心菜还卷

好多准备复试的宝宝来询问

可不可求一个面试的理论热点集合?

本锦鲤忙不迭的打开各种论文集

就为了给大家搜集热点!!


1、康复性景观后疫情时代风景园林对公共健康的作用和影响


康复性景观(Healing-landscape)是一种具有治疗、康复能力的景观类型,是为了促进身体达到一种平衡健康的状态而设计的花园或景观。“healing”可以解释为“医治、使恢复健康、”和“恢复健康、愈合、可治愈的”。在康复花园中,“healing”可以解释为包括二个方面的含义。康复性景观的作用一是在某些程度上减轻患者身体上的病痛;二是减轻患者心理上的压力、和紧张感,提高患者身心的舒适度。康复性景观所需要的不仅是舒适的自然环境,同时要有丰富的户外活动空间。康复性景观之所以能够疗养身心,主要由于其通过丰富的植物层次,丰富的活动设施和内容,创造出适合人们室外活动的空间和舒适的自然环境,给予需要康复性景观的使用者轻松愉悦的心情,达到疗养身心的目的。人类社会快速发展带来一些弊端,使部分区域自然环境遭到破坏,同时快节奏的城市生活带来的巨大压力,使一些个体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影响。据调查显示,世界各地大多数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康复性景观成为治愈心理的一种重要辅助手段。

康复性景观的设计理念

科学依据借由神经科学认识到大脑对环境的反应,从而阐释人的行为并预测人对环境的需求。神经科学是必要的知识,只有了解人体的奥秘,才能在此基础上明确设计方向的立足点。以人为本  人是大城市空间的主体,任何的空间环境设计都应围绕人的需求为主。关注弱势群体的劣势这一社会问题,立足于人性化的无障碍设计。    绿色设计  灵活运用植物整个生命周期,细致考虑到环境属性,在满足环境目标要求的同时,保证应有的功能、使用、季节、变化等要求。    养生理念  应当今时代发展的主题,在保养身体的同时也进行身体治疗,通过景观疗养因子来调节患者情绪,辅助物理治疗,在放松身心的状态之下人体会更好的吸收治疗,内外相调以力求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点击下方蓝字阅读更多重点内容

详细阅读:考前理论热点整理 | 康复性景观后疫情时代风景园林对公共健康的作用和影响


图片


弹性景观后疫情时代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探讨


弹性是指一个系统在受到外部干扰下具有不会崩溃的能力。弹性城市景观强调的不仅仅是抵御外部灾害的能力,还特指通过消化和吸收从而化解外部冲击的能力。弹性是一种以柔克刚的思维,一座具有弹性的城市,在平时呈现出人工建造与自然之间的融合与平衡,面对灾难的冲击时能保持动态稳定的状况。


近年来弹性景观已成为风景园林热点的研究领域。2018年IFLA世界大会在新加坡召开,大会的3个主题之一是“未来的弹性”。配合IFLA 大会同时举办大学生设计竞赛和颁发IFLA亚非中东地区专业奖,前者的题目是“弹性景观”,后者的主题是“设计的弹性”。


IFLA亚非中东地区专业奖在征集参评作品的文件中列出了两大类十小类的作品方向,既包含一些近年热点的弹性景观问题,如洪水的控制与水的管理、防范自然灾害和极端天气等,也包含文化传统、反恐、粮食安全等似乎与我们通常理解的弹性景观没有太多关系的领域。


可见,风景园林领域的弹性概念已经变得非常宽泛,几乎无所不包,社会、经济、生态、文化和使用等等都可以与弹性相关,各个因素似乎都能用弹性来解释。于是,对弹性的理解,内涵外延也在不断扩展。

附:2018年IFLA一等奖作品


图片


实现弹性景观设计目标的策略


弹性景观设计

弹性景观设计主要针对洪涝灾害、海平面上升、飓风等自然灾害的影响。景观设计有工程方面和非工程方面的策略。那么如何结合在一起呢?

工程类策略

工程类策略大多直接有效,而且效率更高。最典型的几类包括设置屏障、堤坝,抬高建筑或者道路。

1.屏障 BARRIER

屏障的尺度可大可小,图左是荷兰一个比较大型自动化的Flood Gate,右边是威尼斯的小flood gate,平常打开让船通过,涨潮或有洪涝的时候关上。缺点是造价非常高,并且会影响自然水流的流速和方向,并因此影响生态。


图片

Maeslant Barrier,Netherlands & Thames Barrier,London


2.堤坝 COASTALARMORING

图片

Motorway Dike in The Netherlands

图片

Herzliya Marina Seawall


在美国常见的堤坝是seawall,通常在滨海的城市外围,在离城市还有一段距离的地方建造的一圈堤坝,即不破坏城市亲水性,也起到防洪的作用。

缺点也很明显,首先,堤坝施工时间长,造价极高;再者,倒灌之后后果非常严重,还有一个缺点,如果出现几个点状崩塌,整个堤坝都会失去效用。


图片


而日本的方式是把整个城市都垫高,把城市垫高于海平面,但这样的话造价非常高,施工周期也很长。有的公司也提出了更生态的sea wall材料,譬如上图volvo用海洋废物3d打印的sea wall,但是这些概念目前还是处于试验阶段,无法大范围实施。



图片


3.架空建筑ELEVATED DEVELOPMENT

“Elevated Development”,即把房子建在架高的结构上,保证洪水来临水位上涨时人们的居住功能。缺点是安全性并不能得到绝对的保障,即便可以抵御一定量的洪水,但是在飓风来临时,也更容易被吹倒。这种方式更适用于密度不高的社区。


图片

图片


或是用反向思维,譬如BIG的这个设计,把房子做成下沉的,从室内能看到水平面上升。

还有floating的房子,建筑随着水位上涨,总是浮在水上。以及将floating的概念延展到城市设计上,譬如big的漂浮城市方案,每一个蜂巢单元都是一个小的社区,单元和单元组成一整个城市。


图片

漂浮城市 - BIG


4.抬高道路ELEVATED ROADWAY/TRAIL

图片

把道路抬起来避免被雨水覆盖。例如TLS的设计,把整个环形道路架高于水面,保证洪涝时期的交通通达。

总体来说,工程类的弹性设计优点是直接有效,但问题是只要有几个点破败就全盘崩溃。


图片


非工程类策略

在城市内部,非工程类策略是更具可持续发展潜力的措施。

1.海绵城市 FLOODABLE DEVELOPMENT


图片

尺度不限,有大型湿地公园也有小的雨水花园,可向下渗透的停车场等。但是这些生态措施能效没有工程类的高,也需要比较长的周期去培养。

此外,比较常见的生态措施还有detention pond+retention pond,一个常年干旱,下雨有水,另一个常年有水。

Bioswale生态草沟则常见于公路旁边,或是停车场中间,通常为条状。

这些生态措施虽然通常都是小尺度点状设计,但是把这些点状的生态措施连接成线,线连成面,就可以形成一个整体的LID社区(Low impact design 低影响开发),总体的防洪能力也是不容小觑的。

这些生态措施在洪涝来临时,可以有效地避免城市内涝的发生,而在干旱时期这些绿色生态设施也可以有游览的功能,丰富的植物配置使其成为城市中美观的绿色空间。


2.绿墙/绿色屋顶 GREEN WALL/ GREEN ROOF

被植被覆盖的屋顶和墙面,这些植物生长在建筑的隔水层之上,可有效地增加城市硬质空间和建筑密集地区的渗水量。


3.生态海岸线 LIVING SHORELINES

利用自然生长的材料形成一道海岸线,类似于工程类策略中的levee,可以隔绝第一层的洪水冲击,区别在于它是由自然的材料形成,因此其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较小,甚至可以对当地的biodiversity生态多样性产生提升作用。但是其缺点在于成长的速度较慢,因此周期较长。


图片

在SCAPE景观公司的Oyster-tecture中,他们用当地生产的oyster的牡蛎礁做了一个生态的berm,将不同的牡蛎礁的组合模块放置在沿海地区,并以此削弱风浪的冲击力。这样一来,虽然海岸上没有其他空间去做的防洪措施,也可以不受强风浪的影响。同时,牡蛎也是当地原本的产物,原地取材加大了这个策略的经济效益。


图片

Liupanshui Minghu Wetland Park - Turenscape 

4.湿地 WETLAND

在有足够空间的情况下,最理想的策略还是湿地,因为它不仅可以防洪,还可以带来其他的附加价值,譬如增加生态多样性等等,是非常具有可持续性(sustainable)的一个方法。但缺点就在于它的造价并不低,而且还需要大面积的场地,对场地原本的生态条件,水质条件也有较高的要求。同时它自身的生长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成型。

其他策略建议

(1)必须为城市内外的自然留下充分的空间。古时的湖泊疏浚、退圩还湖,今 天的留白增绿、退耕还林等措施都是为了增加储蓄洪水的缓冲空间,从而使得区域或城市具有抵御洪水的更大的弹性。

(2)连接这些自然空间,构筑起一个从区域到城市再到街区的全尺度的生态网络系统。这个系统必须要顺应当地的条件,具备自然的过程, 拥有本地化多样的自然类型,从而具有环境适应性和应对外界干扰的能力。这一系统还要具有综合的功能,包括生态保护与修复、气候调节、雨洪管理、生物多样性和栖息地维护,以及审美、公益、教育、游憩等。

……点击下方蓝字阅读更多重点内容

详细阅读 考前理论热点整理 | 弹性景观后疫情时代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探讨


图片


“碳中和”视角下的景观设计思维与应用


碳中和(Carbon Neutrality),是指国家、企业、产品、活动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使用低碳能源取代化石燃料、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


碳中和景观设计方法

1.景观设计理念:

(1)挖掘场地特色:顺应场地现有地形地貌,减少土方量,减少机械作业。

(2)生态优先:自然植物群落可以有效地固碳,丰富生物多样性保护场地中原有的林地、草坪、湿地还可提高生态和景观价值。

(3)复层结构:模拟自然群落,乔灌草相互搭配,形成野趣的园林景观。

(4)材料再生:利用废弃材料、可再生材料,进行重构、改装,以及自身产生的废弃物再循环利用。

(5)减少碳足迹:选用当地材料或植栽,减少能源消耗。

图片


图片

利用废弃塑胶制作成兼具环保与艺术价值的雕塑


2.设计方法:

(1)减少高碳输出或高度加工的材料:如塑料、钢、混凝土等。

(2)创造碳汇:如湿地、潮汐沼泽,可以固碳的数量是热带雨林的五倍。

(3)回收材料使用:如回收钢、回收铝。

(4)种植尽可能多的低碳足迹树木和植物:包括任何规模的森林。

(5)木料或竹类:木头或竹类材料优于人造材料。

(6)混合使用:在混凝土中使用最大量的水泥替代品(矿渣、粉煤灰、矽粉)

(7)绿屋顶:可以固碳,也可以减少屋顶下的能源需求。

(8)本土植物:本土植物往往在很少或没有维护的情况下茁壮成长。

(9)减少精致草坪:草坪需要经常修剪和大量灌溉,对于碳中和没有帮助。

图片

……点击下方蓝字阅读更多重点内容

详细阅读 考前理论热点整理 | “碳中和”视角下的景观设计思维与应用

图片


4 城市更新

城市更新的概念

“城市更新” 的概念起源于 1949 年美国住宅法(The Housing Act of 1949)“城市再发展” (Urban Redevelopment)。

城市更新可定义为借由实质上维护、 整建、 拆除等方式使城市土地得以经济合理的再利用, 并强化城市功能,增进社会福祉,提高生活品质,促进城市健全发展。也就是说对市中心丑陋建筑物的改建、贫民窟的迁置、与历史遗迹的保留,以创造一个美好的工作与居住环境。


发展历程

我国城市更新的发展总体经历了六个阶段, 从初创期消费型城市,到赋予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及美好生活内涵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城市。

图片

第一阶段(初建期-1977 年):城市向满足自己大部分需求的生产型城市转变,城市资金用于发展生产和挖掘改造。

第二阶段(1978-2000 年):城市进入改革开放期,城市扩张成为城市建设的主流,新的政策导向、更新类型和更新模式开始涌现。

第三阶段(2001-2008 年):城市的发展战略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如《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2001 年被批复,深圳 2004 年颁布《深圳城中村(旧村) 改造暂行规定》,城市序幕拉开;2008 年发布《关于推进深圳市工业区升级改造试点项目的意见》探索旧工业区改造路径,现代城市更新渐现雏形。

第四阶段(2009-2014 年),城市更新规模和方式发生转变,由大规模改造向注重细节的微改造转变。如深圳 2009 年出台《深圳市城市更新办法》 、上海2013 年出台《关于增设研发总部类用地相关工作的试点意见》 来规范工业用地改造为商务办公或商业服务用途的“非正式更新” 。

第五阶段(2015-2016 年),城市更新制度化,各地纷纷成立城市更新局等专门机构,城市更新规划实施更有保障, 如深圳城市更新局2015年9月挂牌成立,广州城市更新局 2016 年 2 月挂牌成立 济南城市更新局 2016 年 6 月挂牌成立。

第六阶段(2017-至今),城市可持续高质量更新, 赋予美好生活服务产业升级新内涵,城市群和城市圈层的发展, 对城市提出更高的要求,城镇化要求城市地位向更高的品质升级,如上海定位全球城市,深圳定位国际化现代城市。

融入风景园林学科的城市更新路径



图片

……点击下方蓝字阅读更多重点内容

详细阅读 考前理论热点整理 | 城市更新你看过的最清晰最全面的讲解


公园城市

 “公园城市”的概念

公园城市是和城市公园相对应的概念,公园城市是覆盖全城市的大系统,城市是从公园中长出来的一组一组的建筑,形成系统式的绿地,而不是孤岛式的公园


 “公园城市”的基本特征

公园城市≠公园+城市,不能单纯看公园数量,更不是大建公园。公园城市要平均使用、各有特色,公园城市则应该将系统性、生态价值和服务品质纳入评价标准。城市公园是一个个绿色孤岛,公园城市就是覆盖全市的大系统,城市是从公园中长出来的一组一组的建筑。系统式的绿地和孤岛式的公园是有高低之差的。

公园城市至少应该具备两大特征:普惠,提高全民生活品质;系统,将生态引入城市。“不是在城市中建公园,而是把城市变成大公园。


 “公园城市”的背景和理念


3.1 发展理念“生态文明”与“以人民为中心”

相信考研的同学对于“十九大”报告指中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观点并不陌生,公园城市概念的产生也正呼应了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这一概念。



3.2 我国城市化发展模式和路径亟待转变

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城市发展也进入新阶段,其发展模式的转型也是现阶段的重点,从以规模扩张、经济增长为主,向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城乡协调和优化提升为主转型,公园城市这一主张也迎合了这一需求。


图片


 “公园城市”的主要内容

公园城市是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体现,是未来城市发展的主要方向,是指导未来城市规划及风景园林设计的主要理念。公园城市主要从和谐共生、品质生活、绿色发展、文化传扬、现代治理等 5 大维度,15个方面,为公园及城市建设提供指导,以前瞻视野,在深化公园城市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上进行先行探索。

……点击下方蓝字阅读更多重点内容

详细阅读 考前理论热点整理 | 公园城市并不只是公园+城市


图片


海绵城市

一、背景

1、我国地理位置与季风气候决定了我国多水患,暴雨、洪涝、干旱等灾害同时并存。

2、快速城镇化过程伴随着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水质严重污染。

3、不科学的工程性措施导致水系统功能整体退化。


二、定义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 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 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的本质是改变传统城市建设理念,实现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海绵城市遵循的是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低影响发展模式,实现人与自然、土地利用、水环境、水循环的和谐共处;海绵城市保护原有的水生态,对周边水生态环境则是低影响的,海绵城市建成后地表径流量能保持不变。因此,海绵城市建设又被称为低影响设计和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sign or development)


三、内涵

1、海绵城市面对洪涝或者干旱时能灵活应对和适应各种水环境危机的韧力,体现了弹性城市应对自然灾害的思想;2、海绵城市要求基本保持开发前后的水文特征不变,主要通过低影响开发(LID)的开发思想和相关技术实现;3、海绵城市要求保护水生态环境,将雨水作为资源合理储存起来,以解城市不时缺水之需,体现了对水环境及雨水资源可持续的综合管理思想。


四、意义

1、保护原有水生态系统。通过科学合理划定城市的“蓝线”、“绿线”等开发边界和保护区域,最大限度地保护原有河流、湖泊、湿地、坑塘、沟渠、树林、公园草地等生态体系,维持城市开发前的自然水文特征。2、恢复被破坏水生态。对传统粗放城市建设模式下已经受到破坏的城市绿地、水体、湿地等,综合运用物理、生物和生态等的技术手段,使其水文循环特征和生态功能逐步得以恢复和修复,并维持一定比例的城市生态空间,促进城市生态多样性提升。3、推行低影响开发。在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合理控制开发强度,减少对城市原有水生态环境的破坏。留足生态用地,适当开挖河湖沟渠,增加水域面积。此外,从建筑设计始,全面采用屋顶绿化、可渗透的路面、人工湿地等促进雨水积存净化。4、通过种种低影响措施及其系统组合有效减少地表水径流量,减轻暴雨对 城市运行的影响。海绵城市遵循“渗、滞、蓄、净、用、排”的六字方针,把雨水的渗透、滞留、集蓄、净化、循环使用和排水密切结合,统筹考虑内涝防治、径流污染控制、雨水资源化利用和水生态修复等多个目标。


五、海绵城市与雨洪管理的关系

1、雨洪管理是指对城市雨水的控制和利用。2、海绵城市是城市雨洪管理理论上的内涵发展和进步,明确了生态型城市雨洪综合管理思想和途径。海绵城市理念的确立和推广,对于推动我国城市雨洪管理体系建设和有效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的水生态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六、海绵城市建设的手段:利用雨洪、阶段污染、生态建设

海绵城市的建设应将雨洪视为资源,使其及时就地下渗,补充地下水,或利用这种设施积蓄起来再利用,如冲洗厕所、洗衣服、喷洒道路、洗车、绿化浇水、景观用水等。

应采用各种手段,尽可能让更多的雨水进入城市,将被阻断的污染转化为资源,比如:下沉式绿地、透水铺装、植被缓冲带、生态护岸、草地、草沟、公园以及各类雨水池、雨水沉淀池、植草沟、植被截污带、氧化塘与湿地系统等。

采用下沉式公路绿地截断面源污染

采用植被缓冲带截断面源污染

城市生物多样性的建立,是指在满足城市安全、生产、生活等需求的前提下丰富生物种类,形成生态系统。

……点击下方蓝字阅读更多重点内容

详细阅读:考前理论热点整理 | 年年都要重点讲述的“海绵城市”


图片

相关资讯

高分必备风景园林理论学习计划,8.8正式开启!(南林、浙农、安农、扬大各院校最后的名额预定中)
2022暑假集训营|快题A前期成果展!零基础学习四五天,能画到什么水平?
探寻“昭昭文心”孟兆祯院士学术成就展直播回放
公益内推招募|城市更新设计实践,奥雅新动力城建营(宜昌)
快题设计中曲线构图的设计技巧!
考研择校 | 这些院校今年风景园林专业第一年招硕士生!作为捡(bei)漏(tai)之选,有没有你关注的呢?
这才是绘制鸟瞰图的正确步骤!
免费快题课|快题设计中折线构图的设计技巧!快题免费课第六节课总结(视频+文字)&第七节课预告
福利课程 | 解决所有快题入门问题的手绘快题先导课,总共八节课,低至3.99元!
报到指南 | 上林苑2022暑假课程报到通知
福利课程 | 解决所有快题入门问题的手绘快题先导课,总共八节课,低至3.99元!
免费快题课|快题平面图与扩初图之间究竟有何关联?快题免费课第五节课总结(视频+文字)&第六、七节课预告
免费快题课 | 快题节点空间应该这样来分析!快题免费课第四节课总结(视频+文字)&第五节课预告
听说上林苑×曼巴组CP了!!!原价899的联名课程一折开抢!
免费快题课 | 赠送价值168元新版快题书和《园林规划设计》助记音频!快题免费课第三节课总结(视频+文字)&第四节课预告
考研择校 | 苏州大学风景园林考研考情分析及备考建议
南林室内考研这么卷怎么办?看这里!
免费快题课 | 49集中国古典园林史音频免费送!快题免费课第二节课总结(视频+文字)&第三节课预告
考研择校 | 南京农业大学风景园林,这个211是否值得一冲?
暑期招生简章丨暑假班各门课程尚余少量名额,五月底前报名尚有最大优惠!
免费快题课 | 第一节课总结(视频+文字)&第二节课预告
复试预热 | 园林建筑快题学习方法(内有国外学生建筑快题作品展示)
复试预热丨园林建筑快题的考察要素学习
备考指南丨风景园林&环艺2023考研复习时间规划(专业课+公共课)
暑期招生简章丨暑假班各门课程尚余少量名额,五月底前报名尚有最大优惠!
考研择校 | 南京农业大学风景园林,这个211是否值得一冲?
理论集结号| 2022年浙农林全年理论课程安排(针对2023考研)
“抄”群出众丨历时5年累计超2000人参加的春季抄绘课3.14启动!坚持打卡获赠最新快题书!
复试专题丨风景园林考研复试理论热点
理论集结号| 2022年上林苑全年南林风景园林考研理论课程
免费快题课 | 第一节课总结(视频+文字)&第二节课预告
劲爆!新年红包雨来袭!进群领红包吧!
2021上林苑年终总结:项目篇+培训篇
快题学习丨零基础,12天,出了卷王?寒假快题A班学员作品展示
考研初试装备最强清单!&考场遇到突发状况怎么办?PS:内有福利等你来领取!
考前磨枪丨可用节点大放送!上篇
速来参加抽奖!即将开奖!| 这本快题节点书预售一周不到,预定火爆!内有完整内容抢先看
打开导师工作室和知名设计公司的钥匙上林苑2022寒假作品集班招生简章
免费快题课 | 暑假集训前,你可能再难找到这样超高质量的走心快题免费课!
手绘真题“卷王”系列之南京林业大学2021年风景园林初试真题解析【社区公园设计】
赢在起跑线丨风园&景观考研快题此时备考,该如何突围?
风景园林择校讲座丨考研日益内卷的时代,如何选择才能大于努力,保障自己成功上岸?
五院实习内推机会大放送!央企、外资、科研院所、顶尖设计事务所等你来投!
抄绘第二季今日上线!坚持打卡还可以获得现金红包返现!
521福利课,俄亥俄州立大学博士教你写论文!
价值168元的最新园林景观快题学习攻略书籍等你来拿!
招生简章丨上林苑2022年城市规划、城乡规划考研课程介绍
上林苑2022年环境艺术、环境设计考研课程介绍
2022年南林、浙农林、安农理论一轮课程即将上线!
招生简章丨上林苑2022年视觉传达设计考研课程介绍
招生简章丨上林苑2022年室内设计考研课程介绍
考研择校 | 浙江农林大学到底好不好考?
春季课程丨线上直播手绘、快题课程名额告急!现在报名还有最大优惠!
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2018学硕理论真题解析
考研择校 | 初试不考快题的院校
考研择校 | 东北林业大学
考研择校 | 安徽农业大学
南林初试第四学姐考研分享
浙江农林大学2021风景园林考研快题真题解析
风景园林考研择校南京林业大学
南京林业大学总分388风景园林专硕考研初试经验分享
手绘真题“卷王”系列02苏州大学2020年风景园林初试真题详解详析【层叠景观设计】
手绘真题“卷王”系列03全新南林2019年风景园林初试真题详解详析【烈士陵园景观设计】
你喜欢的酷炫设计图,你自己都会做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2022春季软件班招生简章